荔枝什么时候成熟季节(荔枝的品种、成熟期及产地及其相关古诗鉴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3 09:54:04    

荔技又名丹荔、大荔、锦荔等,有“果中皇后”之美称。果呈心状,果径2~4厘米,果皮鲜红、紫红色,少数青绿、青白色,外壳有鳞斑状突起,果肉如凝脂,味香浓脆甜,汁多有蜜味,内有深褐色核。


荔树属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性喜高温多湿,光充足,生长环境为暖湿气候及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中。苗木繁殖有压条、嫁接、实生扦插等。

5~8月为荔枝果实的成熟期,不耐贮运。因此,这个时间段,大量荔枝会上市出售,也是一年中吃荔枝的最佳时间。

荔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糖类、金白质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宜鲜食,亦可制作罐头、果干、蜜饯、果汁、果酱及果酒等。

荔枝核可入药,具有收敛止痛作用。

荔枝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不过,广东是我国最重要荔枝产区,栽培面积、产量也是居全国之首,而且,适栽范围之广,优良品种之多,也为全国之冠。

广东全省几乎都适合载栽种荔枝,其中以广州市增城区、东莞、从化、中山新会、花县等地最多最著名。广东荔枝品种繁多,达百余多种,如挂绿、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黑叶,桂味、水东黑叶、电白白蜡、丁香、槐枝等。

广东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荔枝栽培历史悠久,长达2000多年前就有了荔枝栽培技术。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写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弟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宋代苏轼在《惠州一绝》中写到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情景。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是作者对荔枝的真情流露,吃了荔枝满足到忘我的程度。

《惠州一绝》是绍圣三年苏轼作于惠州。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到这一带。迁客逐臣到了这里,远离中原古文化中心,背井离乡,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苏轼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从“荔枝诗”看苏轼先生的岭南心境。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至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苏轼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正因为广东的荔枝位居全国之冠,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区域,其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还要多,有挂绿、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桂味等百余个品种。其味道可想而知,难怪诗人苏轼都那样热爱。

相关文章
  • 为什么造下沉式庭院(卧室放盆栽,会影响睡眠吗?)
    卧室里适合养什么样的植物?有人认为,在卧室内养花会使夜间空气混浊,含氧量降低,由此而造成的弊端会影响人的寿命,因此主张不应在卧房中养花。其实,这不过是一般的推论,既忽略了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变换的量的分析,又忽略了花卉在夜间还会放出一些有益人类健康的物质的现象。原来,一切植物包括花卉在内,它们虽
    2025-05-04 07:12:14
  • 香皂是用什么做的(自制香皂秘籍大公开)
    在日常生活中,香皂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品。然而,市面上的香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含有对皮肤有害的化学成分。为了追求更天然、更健康的清洁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香皂。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种简单的民间香皂制作方法,让你在家就能轻松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天然香皂。材料准备:橄榄油-
    2025-05-04 03:33:01
  • 为什么零线带电(零线带电的原因有哪些?)
    零线带电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吗?一分钟让您搞懂零线带电原因!建议收藏备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2025-05-03 04:33:08
  • 法式是什么意思啊(什么是法式风格?)
    法式是什么?这真的很难定义!一千位法国女郎,就有一千种法式味道!在社交平台上,有廓形西装展现的潇洒,有软糯毛衣展现的慵懒,有碎花裙随风扬起展现的浪漫,有白衬衣牛仔裤展现的自然随性,不管是哪一种展示,你一看就会有种感觉——哦,这是法式。不管什么风格的穿搭,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内核,法式也一样,法国是一个艺
    2025-05-03 00:42:03
  • 进门玄关挂什么画最好(进门玄关适合挂什么画)
    走廊玄关适合挂什么画?肖洪辉手绘竹子画,竹报平安节节高升。进门玄关通常是人们进出门的必经之地,也是进门第一眼视线的落点,在古代,它更是被视为风水宝地,那么,这样一个场合,适合挂什么字画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肖洪辉竹子画,有着竹报平安之说,节节高升之意。进门玄关适合挂什么画?竹子,自古以来便是文
    2025-05-02 04: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