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根离子有哪些(为何不叫氮酸硝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0 08:05:11    

不知道大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含氧酸根离子,比如碳酸根(CO₃²ˉ)、硫酸根(SO²ˉ)、磷酸根(PO³ˉ)等,其名称都是以该离子中心原子的种类来命名的。

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示意图

图源:wikipedia

那同为含氧酸根的NO₃ˉ,为什么叫酸根而不叫酸根呢?

硝酸根离子示意图 | 图源:

说来惭愧,小编学习化学这么多年,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既然发问了,就要找到答案。

这不查资料不知道,一查资料吓一跳,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居然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氮的发现与最初的命名

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氮元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氮最早是由苏格兰医生丹尼尔·卢瑟福(Daniel Rutherford)于1772年发现的。注意,这里不是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丹尼尔·卢瑟福肖像 | 

卢瑟福曾在密闭的容器里放入小白鼠、燃烧的蜡烛以及氢氧化钠(NaOH)溶液,而后观察到小白鼠死亡、蜡烛熄灭,但容器中依旧存在大量气体。他意识到是一种先前从未发现的气体组分,同时也无法供给呼吸,于是他称这种气体为noxious air,意为有毒的气体

直到1789年,著名化学家、被后人称为“现代化学之父”的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在他的著作《化学基础论》(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里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并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出33种元素(尽管有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得到了下图展示的这张表,这是世界上第一张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世界上第一张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 

表中用红框框起来的部分,就是拉瓦锡对氮元素的命名和解释。azote这个词源于希腊语ìζωτικός (azotikos),意为“没有生命”,因为在纯氮的气氛中,动物死亡,火焰熄灭。

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现在氮元素的英文名称叫nitrogen,和这个azote的差距有点大呀。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nitrogen很快就要登场了。


硝石与nitrogen

就在拉瓦锡提出Azote这个命名的第二年,另一位法国化学家让-安托万·查普塔尔(Jean-Antoine Chaptal)就在其著作《化学元素》(Ėléments de chimie)里提出了氮元素的新命名——nitrogène。

介绍“氮气”的章节标题 

这个词可以看成法语单词nitre(意为“硝石”)和法语后缀-gène(意为“生产”)的组合。查普塔尔认为氮是硝酸的组成部分,而硝酸又是通过硝石得到的,所以氮元素可以理解为“由硝石产生”,即nitrogène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了解硝石,小编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硝石,也称消石、火硝、牙硝,是一种天然矿物,主要成分为硝酸钾(KNO。有时也会把其他的硝酸盐矿物如智利硝石(硝酸钠,NaNO挪威硝石(硝酸钙,Ca(NO)₂)称作硝石。

硝石矿 | 图源:网络

查普塔尔所谓的“硝酸是由硝石得到的”,其实就是将智利硝石和浓硫酸混合得到硝酸。由于硝酸挥发性较强,混合后硝酸以蒸汽的形式脱离体系,该化学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最后再将收集到的蒸汽冷凝就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

OK,咱再回到nitrogène这个词上。其实说到这儿大家已经不难看出,现在描述氮元素的英语单词nitrogen,就是由法语单词nitrogène演变过来的。

既然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就是“由硝石产生”,那NO₃ˉ被称为硝酸根也就很合理了,前面提出的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但这同时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氮”这个名字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nitrogen咋就翻译成了“氮”?

要说清这个翻译的问题,就要追述到西方化学知识刚传入中国的时候。

nitrogen的第一个中文译名出现于1855年,是一位英国的传教士班杰明·霍布森(Benjamin Hobson,汉名:合信)在他的中文著作《博物新编》中提出的。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nitrogen”译为了“淡气”

《博物新编一集》目录 | 图源:参考资料[5]

合信在书中写道:“淡气者,淡然无用,所以调淡生气之浓者也;功不足以养生,力不足以烧火……”

从这样一段话中不难看出,合信之所以翻译成“淡气”,是想表达“冲淡”的意思。由于这种气体成分的存在,氧气的浓度被“冲淡”了

我们今天使用的译名“氮”,其实就是采用了合信翻译的“淡”,只不过为了体现其单质是气体的特性,将三点水改为了气字头。

《博物新版一集》中有关“淡气”的描述

图源:参考资料[5]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很疑惑,nitrogen这个单词本身的意思就很鲜明,为何要创造一套完全不相干的说法来翻译而不选择直译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其实也很疑惑。其实在同一时期,除合信之外,一些其他的外国传教士、中国化学家以及国内的一些学术组织都曾提出过nitrogen不同的中文译名,其中的部分名称如下图所示。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nitrogen的中文译名(部分)

来源:参考资料[6]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英文单词含义的“硝”,甚至有为了体现气体特性而改变偏旁创造的新字:

在小编看来,这个字翻译得最为精妙。

但是最终当时的人们还是选择了“氮”。或许是因为“淡”作为第一个出现的译名先入为主;或许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思维受到了限制;亦或是在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我们更愿意用自己固有的文化或思维去理解一个外来的文化……


再度反观开头的那个问题,原来问题不是出在“硝酸根”身上,而是出在了“氮”的翻译上。这看似一个很小的翻译问题,却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

所以,学习知识,真的要追根溯源,不能浮于表面……


相关文章
  • 绿植叶子发黄什么原因呢(蔬菜叶子老是长不好?)
    “种什么不好,种个菜都能种不好。”在某个小区里,有个老人家找人来参观自己家的阳台菜园,对方看了眼阳台上的蔬菜,半信半疑的问到:“可是我觉得这些菜长势不佳啊,怎么都卷着呢。”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也是个兴趣广泛的人,退休后闲得无聊就开始搞搞花花草草,在城市阳台上种些蔬菜充实生活,于是便向前来参观的人诉苦
    2025-05-06 02:14:15
  • 负离子为什么会有静电(为啥负氧离子有时会产生静电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愈加强烈,更是被视为生活中的首要选择。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更是通过呼吸负氧离子,收获健康和积极向上的自己。而在近期,有使用负氧离子设备的用户表示:在使用负氧离子设备时,偶尔会出现静电现象,这个现象正常吗?对人体有没有影响?负氧离子“静电现象”对人体有影响吗首
    2025-05-06 00:08:09
  • 鸡蛋为什么白双层(鸡蛋分几层??)
    鸡蛋的结构,可能很多朋友都觉得那还不简单,不就是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吗?还真不是,首先鸡蛋的外面有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这个膜是从蛋鸡的身体里带来的,膜的下面就是我们看得见的蛋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再往里有两层像白纸一样的膜,一层紧贴着蛋壳,是蛋壳的内膜,另外一层紧贴着蛋清,它叫蛋清膜。
    2025-05-05 06:02:16
  • 红木为什么会掉色(红木家具褪色了怎么办?)
    红木家具有优良的木材,但当他们第一次听到红木会褪色时,大多数刚接触过红木的消费者会认为他们买的不是红木质地或材料差的红木家具木材感觉。事实上,其他硬木和软木通常不会褪色,深红酸枝、大叶红木和小叶红木依次褪色程度较深。褪色是木制家具的材料特性,属于正常现象。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褪色现象会减弱甚至消失。
    2025-05-05 03:41:17
  • 为什么造下沉式庭院(卧室放盆栽,会影响睡眠吗?)
    卧室里适合养什么样的植物?有人认为,在卧室内养花会使夜间空气混浊,含氧量降低,由此而造成的弊端会影响人的寿命,因此主张不应在卧房中养花。其实,这不过是一般的推论,既忽略了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变换的量的分析,又忽略了花卉在夜间还会放出一些有益人类健康的物质的现象。原来,一切植物包括花卉在内,它们虽
    2025-05-04 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