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最早是怎么来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2:37:25    

“二十四节气”最早是怎么来的?

从西汉《太初历》开始,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完整地写入农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

东汉时期的王粲在《务本论》也说:“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由于“节气”反映了时候、物候、气候的变化规律,所以,它又可以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定气法”把太阳黄道的度数360°划分为24等份,随着地球公转,每移动15°就转换一个新的节气。

这样,每个月两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古人又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

“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因此,这些加起来就是民间所称的“八节”。

【置闰法】

这是农历用来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天数的方法。

现行的农历置闰法是采用“十九年七闰”,也就是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这个方法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的。

从立春顺序到大寒,第奇数个就叫节气,第偶数个就叫中气。其中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附:描写节气的古诗词】

五绝·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绝小满》是由宋代诗人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描写小满节气时的风景诗。

翻译成现代汉语表达就是:

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

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间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

相关文章
  • 绿植叶子发黄什么原因呢(蔬菜叶子老是长不好?)
    “种什么不好,种个菜都能种不好。”在某个小区里,有个老人家找人来参观自己家的阳台菜园,对方看了眼阳台上的蔬菜,半信半疑的问到:“可是我觉得这些菜长势不佳啊,怎么都卷着呢。”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也是个兴趣广泛的人,退休后闲得无聊就开始搞搞花花草草,在城市阳台上种些蔬菜充实生活,于是便向前来参观的人诉苦
    2025-05-06 02:14:15
  • 负离子为什么会有静电(为啥负氧离子有时会产生静电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愈加强烈,更是被视为生活中的首要选择。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更是通过呼吸负氧离子,收获健康和积极向上的自己。而在近期,有使用负氧离子设备的用户表示:在使用负氧离子设备时,偶尔会出现静电现象,这个现象正常吗?对人体有没有影响?负氧离子“静电现象”对人体有影响吗首
    2025-05-06 00:08:09
  • 鸡蛋为什么白双层(鸡蛋分几层??)
    鸡蛋的结构,可能很多朋友都觉得那还不简单,不就是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吗?还真不是,首先鸡蛋的外面有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这个膜是从蛋鸡的身体里带来的,膜的下面就是我们看得见的蛋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蛋壳再往里有两层像白纸一样的膜,一层紧贴着蛋壳,是蛋壳的内膜,另外一层紧贴着蛋清,它叫蛋清膜。
    2025-05-05 06:02:16
  • 红木为什么会掉色(红木家具褪色了怎么办?)
    红木家具有优良的木材,但当他们第一次听到红木会褪色时,大多数刚接触过红木的消费者会认为他们买的不是红木质地或材料差的红木家具木材感觉。事实上,其他硬木和软木通常不会褪色,深红酸枝、大叶红木和小叶红木依次褪色程度较深。褪色是木制家具的材料特性,属于正常现象。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褪色现象会减弱甚至消失。
    2025-05-05 03:41:17
  • 为什么造下沉式庭院(卧室放盆栽,会影响睡眠吗?)
    卧室里适合养什么样的植物?有人认为,在卧室内养花会使夜间空气混浊,含氧量降低,由此而造成的弊端会影响人的寿命,因此主张不应在卧房中养花。其实,这不过是一般的推论,既忽略了对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变换的量的分析,又忽略了花卉在夜间还会放出一些有益人类健康的物质的现象。原来,一切植物包括花卉在内,它们虽
    2025-05-04 07:12:14